在2024年实现了历史性扭亏为盈后,2025年一季度平安健康再次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一季度实现营收10.62亿元,同比增长25.8%,重回两位数增长轨道;实现净利润3318.8万元,经调整后净利润5786.1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1884.0万元同比大幅扭亏为盈,调整后净利率达到5.5%。一季报披露后,多家机构纷纷给出了“买入”“推荐”等评级,提高了目标价。其中,花旗对平安健康一季度展现的显著增长动能持续保持信心,维持“买入/持有”评级,目标价12 港币。
伴随着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医疗健康需求普遍升级的多重驱动,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作为“厚雪长坡”的赛道,如今迎来了结构性变革机遇。而平安健康深耕互联网医疗十余年来,乘着AI技术革命与银发经济的东风逐渐探索,构建了从底层数据资产到商业变现的闭环价值链,已经蜕变为互联网赛道的行业领军者。
而近期的业绩突破,也标志着平安健康逐渐从“规模扩张”打法来到了AI技术赋能下高质量发展的收获期。近年来,平安健康持续通过“保险+医疗”、“保险+养老”等模式,形成F端/B端/C端协同的医养生态体系,与平安集团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方面双轮战略深度协同,释放金融生态势能,带动了养老赛道的爆发式增长。同时,平安健康也充分投身AI技术与医疗场景结合,构筑了医疗垂直领域的数据护城河。由此来看,一季度的盈利释放只是起点,在AI+医养生态的驱动下,平安健康作为医险协同赛道领航者未来可期。
F端/B端业务双轮驱动、盈利拐点加速兑现 平安健康迎来高质量增长收获期
近年来,平安健康与平安集团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战略方面深度协同,通过“保险+医疗”、“保险+养老”模式,以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为两大核心服务枢纽,持续践行医险协同,为各类客户提供了多场景的医疗健康及养老服务,当之无愧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服务与养老服务提供商。
过去的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平安健康不仅业绩持续突破,盈利质量也显著提升,现金流管理稳健。在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增长2.9%的基础之上,2025年一季度平安健康营业收入突破十亿大关,相比去年一季度大增25.8%。同时,2025年一季度平安健康也延续了2024年的扭亏为盈势头,经调整后净利润达5790万元,稳定在30%以上的毛利率与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也让平安健康的净利润率从3.3%提升至5.5%,盈利能力的强劲确定性得以印证。
业务高增长的背后,是平安健康近年来持续践行医险协同战略,打造F端/B端业务双轮驱动。
一方面,F端业务作为承接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的核心载体,实现了对集团综合金融业务的深度赋能,助力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业务获客、黏客、客户二次转化和提高用户健康水平从而降低理赔。特别是F端业务在保险+医养会员、医疗理赔协同、医健权益服务三大模式上的持续创新,也让其战略价值进一步显现。
2024年F端业务ARPU同比增长17.6%,实现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9.6%,是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柱。使用医疗养老服务的平安寿险客户,其客均合同数达非用户的1.6倍,客均资产管理规模提升至3.9倍,新契约客户健康管理服务使用率接近79%。
与此同时,受益于企业健康管理意识的觉醒与外部政策的引导,平安健康的B端业务也开花结果,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B端业务通过“商业保险+健康保障委托+医疗健康服务”的创新模式,覆盖了企业客户员工从疾病预防到康复管理的全周期解决方案,并且秉承着“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三省”服务理念,真正致力于改善企业客户员工的健康状况与幸福满意度。
近年来,在对平安集团企业客户渗透率的提升与自主拓展企业客户的不断增长带动下,2025年一季度平安健康累计服务的企业客户数超2100家,B端付费用户数较上一年同期增长超45%。
更何况,当前也正值银发经济的爆发窗口期,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养老呈“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而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3.1亿,居家养老市场规模预计2035年突破30万亿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解决居家养老的多类痛点问题,平安健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持续深化建设以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为核心的两大服务枢纽,核心围绕“医、住、护、乐”的四大养老场景,打磨品质服务网络覆盖,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已经覆盖全国75城,家医会员权益覆盖用户数超2000万人,仅2025年一季度居家养老权益用户数较2024年末增长15%,计划2025年服务覆盖城市增至100城市。
强劲的动力引擎,也让平安健康备受机构认可。花旗将平安健康的目标价从7.12港元上调至12港元,而这基于对平安健康各项业务进行净现值(NPV)加总分析得出,其中医疗服务业务3.4港元,健康服务业务4.5港元,养老服务业务0.8港元,以及净现金3.3港元。则在最新研报中表示,平安健康的F端保险+医养会员、B端健康委托保障服务、医疗理赔协同模式创新,25年一季报收入提速,利润率进一步提升,未来协同效应持续释放。对平安健康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9.42港元。
需要注意的是,也有部分投资者考虑到美国关税是否会对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带来一定影响,但花旗在最新研报中表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创新突破将推动龙头企业的长期增长。而平安健康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中明显具备盈利能力提升的AI概念股,在整合后母公司集团的支持下,具有较高的增长可见性。
打破技术壁垒、实现商业落地 平安健康引领行业AI技术变革
正如同医养生态闭环是平安健康的战略核心,AI技术则是撬动平安健康实现商业落地的有力杠杆。
在近年来AI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平安健康始终将其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2024年,平安健康在研发方面投入3.80亿元,而受益于AI技术深度渗透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也带动了公司整体的降本增效,公司2024年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减少8.6%,而同期管理费用则同比减少37.2%。
驱动运营效率的提升之外,平安健康一直以来还在系统性构建医疗AI技术体系,通过对海量医学专业知识库、医学问诊数据库和电子病历资料库的深度学习形成五大医疗数据库(疾病库、处方医疗库、医疗产品库、医疗资源库、个人健康库),涵盖了3.7万疾病,22万药品说明书,200万经典病例,3000万医学文献,14.4亿问诊等丰富而独特的专业数据。
而在大模型方面,平安健康也不遑多让,在多次迭代、数次技术跃迁后,推出了第3代平安医博通大模型,采用最新的Dflow 和LPO 技术,以较低训练和存储成本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大模型拥有500万条精准医疗指令集和2000亿医疗语义单元的深度学习能力,创新实现了医学文本、影像数据的智能对齐与多模态融合。通过医生持续标注和反馈,更符合高质量医生要求,精准完成医疗场景下的不同任务。
2025年一季度,平安健康对于AI技术融合突破再上一层楼。一方面,2025年2月,平安健康接入DeepSeek,并完成部署及部分场景应用验证。平安健康能够充分利用自身在医疗领域专业的医疗专家团队和丰富的医疗数据资源等优势,与DeepSeek 的技术优势相结合,进一步探索医疗AI的场景应用和迭代。
另一方面,平安健康还推出了名医AI助理服务“平安芯医”,全面开放AI辅助专家7*24小时健康咨询服务。“平安芯医”依托技术和医学大数据支撑下的AI大模型,通过对真实专家的形象和专业知识、医学实践经验的训练,将数字人作为真实医生的数字分身,可全天候为用户提供线上咨询、线下就医协助、报告与化验单辅助解读、用药提醒等服务,目前已覆盖20余个真实医疗场景。
在AI技术融合商业化加速落地的当下,平安健康的一季报向市场释放了明确信号,即公司一直以来对技术创新和医险协同模式的探索已然实现了对行业的价值重构,在保险协同过程中,AI技术矩阵与医疗全场景的深度耦合下,平安健康当之无愧为行业变革的领航者。
审计非标意见暴露田野股份多重风险:收入虚增疑云与内控失效下的退市危机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万亿GDP城市一季报陆续出炉:17地经济增速跑赢全国,这一城动能最强